IB高性能互联技术的网络协议包括哪些层次
IB高性能互联技术的网络协议包括以下层次:
物理层:IB定义了3种物理端口,即背板端口、电缆端口和光缆端口。每个物理端口包含4组信号线,即信号组、硬件管理组、主电源组和辅助电源组。IB所支持的一系列不同链路的比特率也在该层定义。
链路层:规定了数据包的格式以及数据包操作协议,如流量控制和子网内路由选择及解码。IB定义了两种类型的数据包,分别是链路管理包和数据包。链路管理包仅在链路层内产生和使用,不受流量控制,具体实现的功能包括协商每个链路终端端口间的运行参数,如比特速率、链路带宽等,也用于传送流控制信用和维护链路的完整性。而数据包用于传送IB操作,每个数据包都有一个本地路由报头。LRH用于交换机转发数据包时确定本地源端口、本地目的端口以及规范包传送的服务等级和虚通路。子网管理器给信道适配器的每个端口指定唯一的本地标识符,源端口把目的LID置于数据包的LRH中,交换机根据该LID将数据转发到目的端口。
网络层:为了使数据包在IB的子网间正确地传送,IB网络层会给数据包添加一个全局路由报头(Global Route Header,GRH)。GRH采用RFC2460 定义的IPv6 报头格式,每个子网有唯一的子网标识符,与端口的GUID(Global Unique Identifier)捆绑,一起构成端口的GID(Global Identifier)。路由器根据GRH的内容转发数据包,数据包穿过不同的子网时GRH会发生改变,而源GID和目的GID不变。
传输层:功能是将数据包传送到某个指定的队列当中,而信道适配器将根据队列中的指令处理该数据包。另外,当数据净荷大于通道的最大传输单元(MTU)时,还会对数据进行分段和重组。基本传输报头(Base Transport Header,BTH)说明了目的队列、操作码、数据包序列号以及分段。工作队列(Work Queue)构成了IB执行数据通信任务的处理机制。工作队列始终成对出现,一个用于发送,一个用于接收,里面保存着发送和接收的相关操作。
用户层:IB上层协议除了支持用户的各种应用外,还定义了系统管理信息和协议,包括子网管理和子网业务管理等。